山藥是被熱炒的健脾藥材,市民都知道脾胃虛弱吃山藥。我國歷代醫家也盛贊山藥是“理虛之要藥”,“滋補藥中之無上之品”,并提倡“多服常服”。山藥營養豐富、又物美價廉,既可作主糧,又可作蔬菜,還可以作小吃。
山藥原名薯蕷,薯蕷科薯蕷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薯蕷的塊莖。山藥我國各地都有產出,以河南的“懷山藥”最負盛名,曾作為貢品進奉皇帝。在懷山藥中鐵棍山藥質量最好。鐵棍山藥因其質地堅硬,經簡單炮制后能發出鐵棍的撞擊聲而得名,其營養成分是普通山藥的2~3倍,被列為“國寶之藥”,稱贊為“長壽因子”。
山藥性味甘、平,入脾、肺、腎三經。具有補脾養胃,生津益肺,補腎澀精的功效,主治脾虛泄瀉、久痢、虛勞咳嗽、消渴、遺精帶下、小便頻數等疾病。早在《神農本草經》就有山藥“補虛,除寒熱邪氣,補中益氣力,長肌肉,久服耳目聰明”的記述,列其為“上品”。
需要注意,山藥雖屬于補益食品,但有收斂作用,有濕熱寒邪以及患便秘的人不宜食用。由于山藥屬根莖類食物,含有豐富的淀粉,如果食用過多會消化不良,故一次吃用量不宜過多,有慢性胃炎、胸腹脹滿、大便不通者最好少吃,待這些癥狀緩解后再適量食用。
吃用新鮮山藥最好現吃現削皮,否則與空氣接觸后,會被氧化變成紫黑色。若削皮后將山藥放人醋水中,可防其氧化變色。如切絲、切片涼拌,可將切好山藥先泡醋水中,撈出再入調料食用。